上一回講到跳箱訓練,太高的跳箱並不能有效進行跳躍練習。然而我與學員開始進行任何跳躍練習前,基礎必須熟練,因此,他們的深蹲動作一定要做好。
下面是一篇很好地分析深蹲的文章,並非英語,容易讓大家明白。這裡可更詳細闡述一下自己看法。
文章中提到深蹲時應以「髖關節主導動作」,這是運動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:Core to Extremity(由核心到四肢)。運動上的核心與普拉堤(Pilates) 強調的核心(Powerhouse)有點不同,這裡核心的意思指核心肌肉,是該動作需要使用的各肌肉中最接近身體中心點(Central Gravity)的肌肉,中心點即大約肚臍位置的地方。
以文章中的深蹲動作為例:由核心(髖關節的臀大肌)主導動作,四肢(膝關節股四頭肌)跟隨。
若以掌上壓為例:由核心(肩關節的胸大肌)主導動作,四肢(肘關節的三頭肌)跟隨。
若以耐力單車運動為例:由核心(髖關節的臀大肌)主導動作,四肢(膝關節股四頭肌及踝關節的腓長肌)跟隨。
肌肉訓練最理想是可以做到有聲(功能)有畫面 (外觀)。可惜深蹲並不是有效幫助以上兩個目的的運動。文中講解如何正確進行深蹲訓練,並建議首先學習進行硬拉(Deadlift)去活躍臀大肌的使用。目的是要訓練出翹臀的曲線。
然而,在功能上,我們所進行的運動,例如跑步、踏單車、網球、足球等等,很少會出現像深蹲及硬拉的動作,因此深蹲及硬拉訓練對大部分運動表現的應用十分有限。
在外觀上,當雙腳著地同時進行下身鍛練時,臀大肌的活躍度會被大大地降低。相反用踏箱、箭步、單腳深蹲及單腳硬拉去訓練臀部可以有更好收視率。
麥克教學心得:在健身房最容易遇到嚴重感覺自我良好的會員(通常年青)自己操練,見他們從更衣室行出來時威風凜凜,好像已經打通任督二脈學會了健身真碲,然而當一開始操練時便看見動作一塌糊塗。一問才知道他學了兩個月的健身基礎課程。他們的態度,就好像十年前的自己。
剛畢業回港,以為學成歸來的我曾經都一直抱著「膝不能過腳尖」的理論去教導學生,然而當我真正接觸不同類型學生,我發覺這理論有很大問題。慶幸學習路程中遇到很多有智慧的教練,令我茅塞頓開,我開始明白到如果想進步,不能固步自封,必先要有摒棄舊觀念去學習新事物的勇氣。年資越高,越難放低自己是資深教練的身分去做一個虛心學者。當其他人帶出一個新概念而與你遵守的原則有分歧時,未見過、未聽過,年資越高越容易狠狠否定了新概念就算。但這些年的學習告訴了我,有時新概念並不是新出現,只是你自己無知。新概念出現時,不一定要立即相信,但你必須認真思考及分析,儘管結果最後仍然遵守自己原則,分析過後往往會有新的啟發。
http://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0883